联想乐檬 K3
我的第一台手机,是联想的「乐檬 K3」。那时候,“中华酷联” 的名号响彻神州,联想的手机业务正如日中天。随处可见的联想宣传广告,以及对联想的好感,迫使我耗尽辛苦攒了大半年的钱,在京东上选购了这台售价 599 元的入门机。虽说在决定拿下乐檬 K3 之前,我是想买诺基亚的 Nokia XL 来着,最终因为价格原因放弃了。
乐檬 K3 使用的是高通骁龙 410 处理器,配备 1G RAM,16G ROM,出厂搭载基于 Android 4.4 的定制系统「VIBE UI」;5.0 英寸 720p 的屏幕,后置 800 万像素摄像头,可拆卸的 2600 毫安时电池;虽然是塑料机身,但是乐檬 K3 那骚黄色的外型,在当年清一色黑白外观的手机中显得十分惹眼,这也是我决定买乐檬 K3 的原因之一。

第一台智能手机带来的新鲜感还是很足的,毕竟在此之前,我只用过诺基亚的按键机,有触摸屏的但需要使用随机附带的塑料笔操作的山寨机,以及 iPhone 4 之后铺天盖地的仿苹果式山寨机。印象最深的山寨机当属 “尼采手机”。尼采的手机广告几乎出现在每个电视台的十分钟长电视广告时间段,就连我家那小地方都有个 “尼采手机工厂店”。“尼采手机” 除了外观酷似 iPhone4 外,与传统的只能打打电话、收发短信的功能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更是比不上当时的诺基亚塞班机。好在这些山寨机异常地耐摔。
回到正题。因为有着山寨机的丰富的使用经验,安卓机操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似乎大部分人对于智能手机的操作都能无师自通。总之我用这台乐檬 K3 刷知乎、看哔哩哔哩、看新闻…… 唯独没用来打游戏。(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有啥游戏好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手机的毛病接连显现了出来。首先,1G 的内存对我来说实在是不太够用,毕竟 2015 年正常的机型标配的是 2G RAM,旗舰则是 3G;其次,官方的「VIBE UI 2.0」 烂得要死,系统优化差,BUG 层出不穷,鸡肋的功能还多,(像极了现在的 MIUI 12.5)卡顿、耗电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
虽然联想给出了解决方案,但美中不足的是 BUG 修复和新功能集中在了「VIBE UI 2.5」 上。我自然是及时加入了「VIBE UI 2.5」的内测组。新版本确实好多了,系统可定制程度大大提高,而且论坛上提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觉得联想就是世界上最棒的手机厂商。可好景不长,在一阵子的高强度更新之后,K3 的 2.5 版本系统突然就停更了,伴随着的是常程在论坛里高调宣布「ZUK」新品牌的诞生和未来的战略目标。论坛 K3 用户哀声载道,又无可奈何。
联想停止对 K3 系统的维护,是我转向自主刷机的契机。在「VIBE UI 2.5」的内测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刷机」这个东西,第一次了解「卡刷」、「recovery」、「root」。虽然回忆不起来 K3 的 bootloader 是否有上锁,但依稀记得刷 VIBE UI 2.5「VIBE UI 2.5」的时候是傻瓜式的,下载安装包直接更新就行。
总之,我学会了使用市面上已有的工具「KingRoot」来开启手机的 Root 权限,这是当时最好用的 root 工具了,只是会捆绑流氓软件;我还得知了「第三方 Rec」的存在,并在没有使用电脑的情况下给手机刷了进去;我开始乐此不疲地尝试各种第三方 ROM,包括修改版的官方系统,知名第三方 ROM「CyanogenMod」给 K3 适配的 CM12.1。
并不是我想一笔带过学习刷机的经历,只是手机的截图已经找不到了,关于刷机的记忆无论如何都无法从大脑中检索到相关的细节……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些第三方 ROM 都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用了之后会让手机续航尿崩。直到我偶然刷到了基于红米 2 移植的 MIUI。当时的小米,对我来说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角色,我对它既不熟悉,也不信任。可这 MIUI 着实惊艳了我一把,联想的 VIBE UI 跟 MIUI 完全没得比。我也只能后悔没有早些知道红米的存在了。
虽说我从一开始就对图片的备份十分上心,但翻遍相册都没见到与系统或是手机桌面相关的截图,看过的动画倒是一个不落全都保留了下来……

最后只在缝隙中找到了这两张。

不过,K3 老外手里倒是被玩出了极致。出厂 4.0 的 K3,到最后竟然能吃上奥利奥。

小米手机 5
使用移植版 MIUI 系统的这段时间里,刷满了我对 MIUI 的好感度。因此在毕业那年的夏天,我购买了小米最新的旗舰手机:小米手机 5。

对这台手机亦是爱恨参半的感情,到现在我都还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有多兴奋。月底聚会在食堂门口集合的时候,我神秘兮兮地把手机给一个要好的同样是米粉的同学看,并得意地说道:“看,小米 5!” 同学面无表情,慢慢地从口袋里也掏出了小米 5。不过他的是黑色的。
因为小米的营销策略,我没能抢到黑色的版本。


小米 5 在配置上自然是比乐檬 K3 高了不少。首先是在夏天可以用来煎鸡蛋,冬天可以当暖手宝的骁龙 820 处理器。虽说有导热效果一流的陶瓷后盖,可不套壳的话,光是平放在桌面就容易滑走。有天晚上失手掉下床去直接砸断了一个卡扣,万幸后盖没有摔裂。
接着是高达 3000 毫安时,用到后来坚持不了半天,为此换过两次的电池。比门锁好一点的 1600 万像素 4 轴防抖相机,倒是用它拍了不少照片。支持指纹识别,最重要的是可以按压下去的 home 键。我挺喜欢这枚实体按键的,没事干按一按,解压,遗憾的是在小米 5S 就被砍掉了,换成了凹槽式超声波指纹。

中规中矩的 5.15 英寸 1080p 屏幕,较 K3 的 720p 确实是有质的提升。但在纯白色机身的衬托下,黑色的屏幕与边框之间的部分就显得异常扎眼,似乎容得下一艘航母。说到边框,也是我当时心急,刚考完就迫不及待地就买了这手机,结果买完没几天黑色的就来货了。要是晚几天,说不定我手持的就是等于四(一加三),那我现在肯定会痛骂刘作虎的辣鸡氢氧 OS,然后去刷第三方的 MIUI,到头来还是会骂到 MIUI 12.5 头上来。

突然想起了 “黑科技” 这个词。当时的小米 5 将那些已经成熟了的技术称之为 “黑科技”,以至于有人觉得小米 5 毁了 “黑科技” 这个词。官网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宣传。

我倒是觉得用 “黑科技” 来吸引用户并普及这些功能,是个不违反广告法的好点子。比如全功能 NFC 及红外功能。前者可以用来刷公交卡,后者可以用来遥控家用电器。如今 NFC 随着快捷支付的发展已经是手机标配了,但红外还是小米独一份。或者说是支持红外的手机并不多。记得我就用小米 5 的红外功能来遥控图书馆的空调来着。
回到刷机的正题上来。要知道我一开始搭建博客的初衷,就是为了写刷机教程。本来是在酷安上看到某人的博客(一开始还不知道是博客),就去投了篇稿,大概是想介绍小米 5 的 LOS。

那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Typecho 的后台(一开始也不懂),然后我就自己试着搭了个博客。再后来那人的博客就不见了。

小米 5 陪伴我度过了刷机的巅峰时期,我刷过 Lineage OS、Resurrection Remix OS、魔趣、一加的氢 OS、魅族的 Flyme。在 Android 8 之后,各种类 Google Pixel 系统开始百花齐放,比如 PixelExperience。当然用得最久的还是 MIUI,不过是删除了系统广告和垃圾应用的官改(官方系统的修改版)。

除了系统的折腾,还有各种各样有助于优化系统的应用。比如绿色守护、冰箱(还写了水文),各种桌面美化工具,图标包,桌面小组件等。

在谷歌自己出手机前,最火的桌面当属 Nova 桌面。可能在别人看来特别中二,但就现在看起来,仍不觉得有啥问题。甚至还觉得,啧!这壁纸可真不错!
再后来丢过几回基带,还掉过串号,手机差点变成砖块。还好都被我救回来了。
索尼 Xperia Z5 Premium
关于 Z5P,我已经在这篇《「索尼 Xperia Z5 Premium」开箱》水过了。鉴于懒惰细胞正在向全身扩散,决定跳过这一部分。

虽然这手机用了没多久就出掉了,但是索尼的系统,四四方方一点都不圆润的四角,坚决不跟随潮流的三段式设计,才让我选择并购买了第二部索尼手机。
索尼 XZ1
索尼 XZ1 陪伴我度过了半年多的光阴。这是一部超级好看的手机,我现在仍觉得这是除系统外(索尼的系统实在是不行)我用过的最棒的手机。

详尽的使用体验也已记录在《索尼 XZ1 使用报告》中了,容许我再偷一下懒。
Redmi K20 Pro
虽说索尼的手机搭载了各种黑科技,但实际使用起来仍是不够得心应手。毕竟连自家产的镜头都优化得一塌糊涂。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 2019 年 9 月份购买了 Redmi K20 Pro,并在一周内出掉了 XZ1,不然买不起这新手机。

Redmi K20 Pro 除了屏幕不行,综合素质都要比 XZ1 好很多,而且全面屏的使用体验确实要优于非全面屏。当然,弹出式摄像头也十分不错。大致的使用体验也已在《Redmi K20 Pro 使用体验及刷机流程》中写过了。这里的体验也就一笔带过了吧!
从 XZ1 起,我的刷机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到了 Redmi K20 Pro 就更是不想刷机。MIUI 功能的丰富以及现如今手机机能的增强,原生系统的魅力越来越不足以支撑我提起刷机的兴趣。因此,使用 Redmi K20 Pro 的时期基本没有离开过 MIUI。
小米11
小米 11 不能说是一部好手机,但却是我买过的最贵的手机。

与 K20Pro 相比,小米 11 主要有如下提升:屏幕、扬声器、处理器、电池。2K 屏虽然感知不强,毕竟我看的视频大多数还停留在 1080p,但 120 帧的刷新率确实是用了就离不开离不开的东西;哈曼卡顿加持的双扬声器也很不错,我终于兑现了多年前的承诺
2K 屏 + 骁龙 888 + 双扬声器 + 4600 毫安时电池 + 1 亿像素 + 三摄 + 12GB 内存 + 256GB 存储 + 没有耳机孔…… 总之这回,我买了个功能和配置都齐全的水桶机。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骁龙 888」功耗爆炸我也不是没有听说,只是手头的 Redmi K20Pro 日渐卡顿,再难用也不会有现在的 888 难用。总之为了对付这个问题,我天真地购买了一个黑鲨的「冰封散热背夹 2Pro」散热器,希冀能在玩游戏发热爆炸时派上用场。
可是,夏天来了。周围气温的升高,手机的毛病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从小米 5 时代就困扰着我的发热问题,在小米 11 上似乎有些变本加厉。严重到夏天的户外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经常出现过地铁安检口时健康码打不开的尴尬情况。兴许真是我时运不济,每次购买的小米数字系列手机(虽然就买了两次)的时候,都会遇上 CPU 大发热的情况。820 烫,888 也烫,一发热就降频,一降频就卡顿,于是干啥都不愉快。

打游戏的话如果不借助散热器,大拇指及手腕处迟早要被烫红烫伤。
不仅如此,小米 11 似乎在品控上也有问题。在酷安小米 11 专区搜索 “WIFI”,就可以看到各种因为发热导致 WIFI 失灵的评论。一开始以为是个例,后来开始大范围内发生的时候,才发觉这是个概率不小的问题。究其原因,“发热导致的芯片脱焊”,那这自然是与设计缺陷脱不了干系。

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手机出现这个问题,但根据最近相机打不开,频繁发热的毛病,感觉烧 WIFI 离我不远了……

回到刷机上。由于小米 11 出厂搭载的是 Android 11,因此刷机就成了问题。VAB 分区模式目前还不太适合刷机,我也已经在《小米 11 刷机记录》中解释过了,跳过。
刷机现在于我如浮云。我并不想去刷机,备份数据实在够呛,甚至想过换成 iPhone,好清闲自在些。但这也是未来的事了,毕竟 iPhone 的价格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
也许未来会试着去鼓捣一台 Google Pixel 来玩玩。
本文作者:mikusa
本文链接:https://www.himiku.com/archives/i-have-a-phone.html
版权声明: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系本人自主创作,转载及引用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等)。
那么现在博主用的是什么手机哪?
现在用的是果子 13pro
不觉得少了很多乐趣吗?果子哪有安卓各种软件多?
因为毕业之后没空刷机了,刷机很费时间

所以有台安卓备用机装模块偷能量用
您好~我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运营,关注了您分享的技术文章,觉得内容很棒,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完整福利和申请地址请见: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support-plan
作者申请此计划后将作者的文章进行搬迁同步到社区的专栏下,你只需要简单填写一下表单申请即可,我们会给作者提供包括流量、云服务器等,另外还有些周边礼物。 ୧(๑・̀⌄・́๑)૭
我现在还在用小米 5 当打卡用机,刷了个 LOS,每天放在那里除了打卡啥都不干,电量能坚持一个星期!
当时用小米 5 的时候真的烫的不行,不过跟现在的手机一比较,米 5 真的太太太轻了。
只是打卡能用一个星期!?

我的电池都换了两次,已经收起来藏着了
第一次刷机是刷华为,最终没有搞成功
华为现在是不太好刷机了,以前还好吧
同样分享我的手机历史 https://springwood.me/my-mobiles/ ,可惜我没有照片
看题主提到 NokiaXL 就回想到了那段拿着 XL 看小说上贴吧乐此不疲的日子,瓷片 UI 却是安卓的内心,用起来简单而舒心,可惜 RAM 实在不大,骁龙 400 也老矣,最后屏幕摔个粉碎彻底退役。
不得不说 XL 的手感真是好啊
我第一次接触刷机是 17 年,用的小米 MAX2
是小米 mix2 吗?全面屏还没普及的时候,mix 系列还是很惊艳的,可惜现在有些不够味了。
就是 MAX2
后来就开始入坑索尼了,刷机不怎么方便老是得用电脑
家里清一色华为,mate 系列除了 30 全都用过。本来还想换一台小米的,结果米 11 实力劝退。记得当年小米还号称中国的苹果呢,现在看来真是滑稽
我也不想刷了,米 11 就 MIUI cn 吧,米 6 就 PE unofficial,什么后门,广告不管了,跟博主一样我也想入个 Pixel 充值信仰
跟我一起喊:辣鸡小米!
诶,MIUI 我还是挺喜欢的,有些小功能蛮实用的。我的米 11 也没出现 WiFi 事件,bug 在我这不影响使用,就是 888 真的烫,所以还有什么手机可以买,水果吗,用水果了感觉我养老了🙃
可以考虑买 pixel6 了,快要出了。就是功能没 MIUI 丰富,我也是舍不得 MIUI 才守在小米阵营……
咕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