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1Q84》的新鲜劲儿还在,头脑还算清醒,我打算写点什么,趁月亮还在那挂着。
我喜欢买书,也喜欢看书。买书与看书无关,这是我多年以来买书总结出的经验。书买了不一定会看,还可以放着吃灰。比较神圣的说法是,它的社会地位会由商品转为供品,最后再升级为收藏品。
起先,我看中一本书。这本书其实实用性不大,颇有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感。我会用诸如“买回来就看”“这可是名家推荐”“看这书封面多好看”“不买就买不到了,这可是限量!”这些借口欺骗自己,增强购买欲望。如果正好电商在搞活动,像“满100-50”“满300-150”这种看起来就非常诱人的活动,会愈加刺激我购书的念头。这时候不仅是自己要买,还要骗别人一块买。毕竟我连“读书日来了,有没有打算迎合电商的活动再买几本书用来督促自己把屯的书都看了呢?”这种烂话都说得出来。
十五分钟的抉择之后下单,等快递,书到手。撕开保护膜,也许不撕。翻看几页,就把书放到书架上。书架上全是书,茫茫书海,新书混进旧书堆里。每隔几天清清灰,想看书的时候就从里面抽一两本出来看。看的书不一定是刚买的新书,因为还有买书之前买的还没看的新书。旧书与新书在新与旧之间转换。这其实是薛定谔的书,它可以是新书,也可以是旧书。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只有钱是我的,真真切切的花掉了,它们变成了书,变成了薛定谔的书。最后不是我的所有物了。
不行,不能让薛定谔抢走我的书。我想。所以我下定决心开始看书。
我一直看不懂村上春树在写什么。他是在写爱情,还是亲情。是在写性,还是在写出人性的内核。这些我统统不懂。我理解不了他为什么写性,性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到底是对性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是成年人本就离不开性?
作为一个没有性生活的普通大学生,我答不上来。这要是出现在阅读理解里头,我一定只能拿零分。毕竟,从我第一次看村上春树的作品就有这些困惑。
第一次看的是《挪威的森林》,我很喜欢。喜欢故事,喜欢林少华的翻译,喜欢描写的性。我不知道喜欢的是林少华,还是村上春树。总之,我更中意那些情话。比如这段:
“喜欢我的发型?”
“喜欢的不得了。”
“如何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
还有这段: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黄油”
我就说不出这些话来,就算现在我也说不出来。我后悔小学的时候没有听从同学的建议把这书看了。小学六年级,有人说挪威的森林好看,我却只以为那只是首歌。说起歌,村上的作品里还会提到主人公在听什么音乐,准备听什么音乐,喜欢听什么音乐。是爵士乐,还是蓝调,或是古典音乐。这些是村上自己的喜好,还是听什么样的歌有什么样的人?略过,我对这方面实在不擅长。
看过《挪威的森林》之后,我就爱上了村上春树。适逢《刺杀骑士团长》发售,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二部村上的作品。这本书变得更加隐晦难懂。无面人是指的什么,“我”与妻子分离后遇到的白色斯巴鲁老人,以及出现的新概念:隔空交合。我私自把那种方式叫做“隔空交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写的,刚看完《刺杀骑士团长》时我还以为是妻子被绿了。直到我把《1Q84》看完。
我认真地看完了《1Q84》,才猛地想起这种交合方式不仅是在《刺杀骑士团长》中出现过。所以这种写法是想说明什么?难道是想说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吗?不得而知,喜欢有参透者能告诉我。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大概是如果某时提到墙上挂着一把枪,那这把枪肯定会在后面出现。我的理解是事物的出现都有原因,也可以说是有始有终。那么《1Q84》是烂尾了吗?我想不是。起到核心作用的小小人没有结局,深绘里回到山里之后没有消息,天吾的人妻女友不知所踪,先驱的人到底想如何处置青豆,出现在青豆、牛河门外的NHK收款员到底是谁……等等这些所有不明所以的东西,其实都无关紧要。重点是青豆与天吾从1Q84年走了出来,已经平安地从猫城返回到现实世界。那么这时候天上有几个月亮呢?青豆和天吾看到的是一个月亮,会不会有其他人看到了两个月亮?
国内书相比国外,真的非常便宜。所以我尽自己所能买尽可能多的书。这里岔下话题,南海出版集团出版的一些日本小说,不知名的那种,要是喜欢的话一定要买,很容易绝版。比如《春宵苦短,少女前行吧》,这书当时(2010年出版)二十不到,现在就绝版了,再也买不着简体中文正版书了。除非哪家出版社再版。还有一些漫画、轻小说。喜欢的话请务必买下!
归根到底,买书、看书都是我的一种生活状态,能够我带来快感。不过最近状态不大乐观,我没有钱了。
本文作者:mikusa
本文链接:https://www.himiku.com/archives/1q84.html
版权声明: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系本人自主创作,转载及引用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等)。
《挪威的森林》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本书,偶尔都会翻出来再看一次。觉得很少有一本书能把孤独感写得那么高雅。
后来看了村上的另一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却也找不回《挪威的森林》那种感觉了……然后我忍不住在想我到底喜欢的是村上还是林少华……
所以好几次看到施小炜译的《1Q84》都在纠结到底买不买……
林少华的翻译个人风格很强烈,虽然有人批说林少华老自己加点自己的东西进去,但我是很喜欢他的翻译的。倒也不是说的翻译不行,只是有人反感他这么做,继而去追捧赖明珠的译本。遗憾的是我没看过她的译本所以做不了评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
只能说,林少华是我们这些看村上的书的引路人,喜欢上挪威的森林,就是同时喜欢文笔和故事了嘛。
1Q84可以去看,快买了吧!施小炜的翻译也还不错。
顺便,挪威的森林看得挺爽的,近期想再看一次。
纠结的话,下个电子书先看下合不合胃口再买吧。
我kindle里面就塞了一本赖明珠的《挪威的森林》,不过还没看完不好评价。目前看比林少华的要直白简洁不少,据说村上本来的口吻就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是喜欢林少华那种温柔的感觉,可能是先入为主了。也不能断言林少华翻译的到底好不好,只能说看他的译本看得我一本满足,各种意义上的爽。
那我先下个1Q84的样本看看,再去买纸质的。这种书还是纸质看的舒服。
三本太厚了 ╮(╯▽╰)╭
我是一边用kindle看一边翻纸书看的
看完一本再买一本 我当初一口气买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上下两本,结果现在第二本还在压桌脚(-_-) 从那以后我都是看完一本再买一本了(哪怕是同一套)
这种书看书名就知道我看不下去…
通关尼尔之后一时心血来潮买的 睡不着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睡的还是挺香的(-_-)
哈哈哈睡不着的时候背下英语单词,然后眼皮子就开始招架不住了
想起来以前自己特别喜欢东野圭吾,看了好多本,后来发现《白夜行》和《恶意》以及《嫌疑人X的献身》三本就够了……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看了《拉普拉斯的魔女》,什么玩意儿……但是没看过村上春树,既然sakumi看了《1Q84》,那一定记得去看看《1984》,本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小说没有之一,完 全 国家使用说明书+操作指南
近几年的不咋地了;名字倒过来还行;1984啊,买了,快看了快看了
快看,快看,真的,完全,预言=现实,一模一样,乔治·奥威尔真可谓永垂不朽(就凭这本书)
动物农场也不错,其实写得更加直白。
我经常跟别人吐槽说自己看书像是“多线作战”,前两天才翻完了《巨流河》和《雾锁中国》,这不,iPad上还有《政治哲学》、《爱欲与文明》,豆瓣阅读有《白鲸》、《纪德日记》,床边有《天文物理学前沿》、《艺术理论指南》、《中国近代史》……要是不经常看到iPad,我还忘了身负翻译《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的任务……  ̄﹃ ̄ 从马基雅维利、洛克、霍布斯、卢梭跳到亚哈、裴廓德号、斯达巴克,再跳到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和后现代主义……awsl
一点也不专一!
dbq,wd锅
书的主要用途不是垫桌脚吗?(
最近闲暇起来,终于有时间重新拾起书本看书了,不过我都是看的电子版。
kindle不能吃灰呀
还真让我放着积灰了 ,我都是用手机在看书,kindle我还用不习惯
慢慢习惯就好了
书非借不能读, 买来的书基本上都没时间看的, 只能看着他慢慢吃灰. 帮你过滤粉尘.
可以慢慢看,放两本在桌上,注意到了就看
伍佰有一首《挪威的森林》,但书中指的是披头士的歌《Norwegian Wood》。两首歌都是好歌,书也是好书啊。
但是我那时以为挪威的森林只是首歌,所以没看,好后悔……
就因为那首歌,我才没去看这部小说。
现在可以看了